关闭

举报

  • 提交
    首页 > 村落街道 > 正文
    购物车
    0

    博山传统村落——安上村

    信息发布者:阳东海
    2019-05-22 21:10:28   转载


    安上村原名“九龙峪”,据传,早年此地荒无人烟,村西侧有一座尼姑庵。据村碑介绍,安上村最早的居民是周姓的先人,在尼姑庵上方建房定居,陆续有王姓、张姓、石姓、刘姓等入住于此,逐渐形成村落,故名“庵上”,后演变为“安上”。




    安上的先人们,首先以方位定出了西岭、东岭、北岭、南岭。再由西向东定出了刺花沟、古道、罗圈、观沟、筛簸口、柿子沟、东沟、白杨沟。又按姓氏从西往东划定周家堰、翟家堰、房家堰、王家堰、张家坡、王家湾。外围的田地也起了好听的名字,如西坡的高场、六亩地、琵琶地、迎风堰,南坡的泛雷台、沙石崖、毛石清,还有一溜十三堰:刘家堰、张家堰、柳树堰、小堰、大堰、刀把堰、五亩堰、六亩堰、九亩堰、十亩堰、杨家堰、牛角堰、贾家堰。


    从这些名字不难看出,先民们是在划分土地,有了土地就有了生存保障,得以实现“安”居乐业。




    人口的不断繁衍,加之外来人口的不断增加,古村落渐渐形成。由南往北又划分出刘家店、刘家胡同、宋家胡同、酒店胡同、槽碾、下铺前、前道、庙前、水井崖、北胡同、薛家大场、北崖头。随着旧村改造步伐的加快,村里的老街道、老胡同大半消失,或者面貌改变。每当人们说起旧时的名称,就会联想到诸多往事和故事。




    安上村仍然保留着几座完整的四合院,高大的门楼,配上影壁墙,还没进家就给人一庄严大气的感觉。房子是均以大青砖垒成,上有砖雕饰品,最为出名的是拐角楼(俗称拐古楼)。拐角楼位于村中心,是村人王克顺所建。王克顺,字雨村,当年有“博山煤号老大”之称,以忠厚闻名,靠贩炭起家。




    拐角楼约建于1900年,大门坐东朝西,门内有砖雕装饰的影壁墙。穿过二门进入院内,就是二层青砖拐角楼,一层有里外两间,夹壁墙为木质方格,墙有楼梯直通二楼。南面有配房一间,西面有配房两间,均为大青砖垒砌,古色古香,气势不凡。新中国成立后,院内的西屋分给了一赵姓村民,主房仍归王家所有,该建筑保存完好。




    另外一座四合院叫账房。账房坐落在村东北方,是由三个院落组成的建筑群。进大门,左右又有两个偏门,分别通向两个大小不同的院落。左边是一四合院,右边的院落只有北屋(俗称礼堂)。通过右边院落的门,进入第三个院子。账房,是当年亨通煤矿兴建时所盖的办公用房,原来的主人是赵书忠,因为账房所用的地是赵书忠家的,盖房之初,亨通煤矿与赵家有约定:亨通煤矿撤销之日,就是房子归赵家之时。这样的承诺是否兑现,已经无人知晓,只是院落还在,账房还在。




    安上村位于街道驻地东北2.5千米处,面积约3.6平方千米。东部隔东山是西河村,西北隔莲花山与万山等村相望,南与良庄村接壤,西南与后峪村为邻。村子北高南低,南北稍长,东西略窄,三面环山,呈不规则的“非”字状。东山、莲花山与鏊子山呈“品”字形把村子拱卫其中,南端与外埠相通。这样的地形,就古代人们的眼光来看,那绝对是风水宝地,为此,安上村的人文景观众多,寺庙宫观俱全,沿西北至东南走向,依次为:玉皇宫、泰山行宫、正觉寺、龙泉寺、白云观、石大夫庙。




    人们见到莲花山全新的正觉寺,都觉得正觉寺是在安上新建的寺庙,其实,正觉寺始于东晋,已有1700多年的历史。南北朝时梁武帝国师宝志公禅师(观世音菩萨化身)在此出家,禅宗三祖僧璨大师、四祖道信大师皆曾在此出家或住锡修行。道信大师在这里提出了“农禅并举”的主张,对佛教在中国的传播和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,是在佛教历史上起过重要作用的祖师道场。只是由于历史原因,这座千年名刹毁于一旦。




    随着宗教政策的逐步落实,为弘扬传统文化,净化人心,利乐有情,2002年原祖庭所在地博山区安上村,与释仁炟法师签订协议,由安上村无偿提供包括正觉寺遗址在内的126亩荒山给佛教僧人,修复建设正觉寺。新建的正觉寺位于安上村莲花山中,坐北朝南,三面环山,山上树木茂盛,彩云缭绕,由五进院落组成,形成总建筑面积三万多平方米的大寺院。




    正觉寺坐落在莲花山的环抱中,占地千余平方米的泰山行宫就在莲花山顶。泰山行宫又叫碧霞元君祠,传说碧霞元君每年出巡时,在此歇脚。安上泰山行宫建于1937年,毁于“文化大革命”时期。20世纪90年代末,安上村多方筹措资金,泰山行宫得以重修。新泰山行宫气宇轩昂、辉煌依旧,殿内雕梁画栋,镂金错彩,其建筑风格与泰山之岗碧霞元君祠相仿。祠内碧霞元君神像,身披五彩霞衣,光润玉颜,华容婀娜,其他诸神,亦形象逼真,栩栩如生。正院有石碑两方:一为初建碧霞祠时所立,一为重修碧霞祠时镌刻;祠外古柏耸立,石牌坊、西墙根11方新碑以及197级台阶更显壮观。




    白云观位于莲花山东南方的山脚下。据说,我国共有两个设计相同的白云观。一个在北京,一个在安上。安上村的白云观是金代道教名人丘处机弟子韩广洋修身之所。院内存留古银杏一株,树高三十余米。






    白云观已成过去了,听说有人去北京绘了图纸,准备修复白云观。吕祖庙还幸存。




    昔日贴于三清大殿门楹上的一幅长联仍在民间传诵,上联是:“岐山彩凤双献瑞,雄鸣六,雌鸣六,六六三十六声,声声闻于天,天生皇帝,万圣提纲”,下联是:“洛水灵龟两呈祥,阴得九,阳得九,九九八十一数,数数归于道,道称天尊,百神领袖”,连同横批“道教之宗”,全联共68字。据传,这是淄博地区乃至全省宫观寺庙建筑中最长的对联。当年白云观曾遗留古钟一口,失一翅,几经劫难,现收藏于博山颜文姜祠。


    除了寺庙,安上的倒流河也极为出名。倒流河在安上村以南,位于安上村与良庄村的交界处,发源于村南的诸山之间。此河曲折绵延,一路西下,路过利大(现夏庄煤矿)矿区,流经后峪,掩的两村,入孝妇河。过去, 倒流河上有一座用青石建造的高5米宽3米的石桥,桥左边的崖畔上,有一个“石棺材”,旁边还有“石箱子”“石柜子”,这三件天然石器,大小各异,样子逼真。


    倒流河下游有一个叫“马泉”的地方,那里有个淄砚坑。据记载:“淄石以产于古淄州而得名,现今的产地为淄博市的淄川、博山一带。最早产于博山庵上倒流河,宋代文人苏轼、米芾都曾使用过此砚。以后,在淄川城东洞子沟内发现砚石12层,主要以固石和灰堂石制砚,固石有油性,灰堂石多含铜,研墨写字,字闪金星,故有‘金星石’‘金雀石’之美称。”这就是人们常说的“砚台石”,也就是著名的淄砚台。




    (上世纪20年代沙子顶煤矿旧貌)


    安上村历史悠久,风光绮丽,底蕴丰厚,佛道建筑荟萃,以她的自然资源和人文景观成为值得记下一笔的古村落之一。

    打赏捐赠
    0
    !我要举报这篇文章
    声明 本文由村网通注册会员上传并发布,村网通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。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,不代表村网通立场。本文如涉及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,我们将在24小时内予以删除!